2022-10-21
《人民政协报》 2022年10月21日 11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 摄
围绕这份报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热议。委员们认为,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我们更应明确,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金融业要有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四次提到共同富裕,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才能实现。
肖钢认为,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可以助力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与金融的市场性、专业性有机统一。要遵循金融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坚持有偿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运用市场化模式和工具,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比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发行就很好地兼顾了金融的人民性与市场性,通过综合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各级财政补贴和差额补偿、担保增信等措施,既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顺利进行,又确保了债券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再比如,农村‘保险+期货’为农民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稳定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已成为近几年每年中央1号文件促进‘三农’发展必提的一项措施。”肖钢这样说。
肖钢同时提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增强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匹配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动能、方式已发生变化,迫切要求金融服务能力、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丰富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释放金融市场财富效应,让更多的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为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发挥金融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优势,建立健全面向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养老金融。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风险和挑战加剧,我国的贸易强国建设仍大幅度地向纵深推进,国际合作更加广泛,竞争优势不断加强。近十年,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增长超过56%,由4.4万亿美元增加到6.9万亿美元,升至全球第一位。为推动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在很多方面取得历史突破。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得益于我国高质量开放方针的指引,各种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及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抓手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从而使得“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对外开放之路。
就“引进来”而言,外资管理体制“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转变,外商投资法以及实施条例等实施,完善了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更强调对外资的投资促进和保护,给外商投资带来极大便利,也给投资中国的外商“吃下定心丸”,使得外商能引进来,留得住。2021年,我国引进外资达到1735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近十年来,我国先后建设了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创立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系列举措不但支持了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
就“走出去”而言,境外中资企业从2012年的2.2万家增长到2021年的4.5万家,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的500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7万亿美元。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每年高达1300亿美元左右,2021年投资高达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更是稳定持续增长。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这一系列对外投资的增长,不但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疲软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活力,而且,“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畅通,也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高质量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中国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更能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坚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张水波这样表示。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刘显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较高。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可以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汲取发展动力,也可以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成为世界发展的贡献者。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旧有的全球治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难以为继,新的全球治理模式需要加紧探索。各国应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协商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在国际上不搞‘小圈子’和集团对抗。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刘显忠特别提出,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的必然失败。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非国与国相处之道。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只有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才能走出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记者 崔吕萍 摄影 齐波)
人民政协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210/18/content_32275.html
(编辑 刘延俊 王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