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我国将迎来首个“中国航天日”。曾几何时,翱翔天空,纵横寰宇,是无数国人心中的梦想,也是几代人持续奋斗的目标。今日的天大人,可能鲜有人知道,早在八十年前,北洋大学就已经踏出了向天空进军的征程。当时,学校不仅建立了飞机工程研究会,还开设了航空系。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一位教师还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曾看到这样一条报道:由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内燃机研究所负责研究开发的轻型航空发动机挂载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彩虹3”无人机试飞成功,中国大中型无人机拥有一颗“中国心”的梦想成为现实。也许这是历史的巧合: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也正是诞生于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的前身——北洋大学。它的设计者,就是北洋大学教授、杰出的机械工程和材料专家邓曰谟。
邓曰谟,号舒菴,189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915年1月考入北洋大学预科,1917年转入本科采矿冶金学门。 1920年6月,邓曰谟在北洋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经北洋大学教授、美国人斯佩芮推荐自费去美国留学。1922年底邓曰谟回到国内,先后从事工业技术和教学工作。1930年,他回到北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化学教授、机械学教授和水利学教授等。
邓曰谟是中国早期机械设备研制和教学方面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开拓者之一。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有这样一条规定:凡是工科院校必须建立实验室。可那时国家贫弱,实验设备几乎全靠进口,价格更十分昂贵。邓曰谟立下了自力更生的决心,经过一系列艰苦试验,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了一系列仪器设备,如油压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水泥拉力机、流速计、混流水泵、两级水泵、水轮机等。其中50000磅材料试验机为当时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全能材料试验机。这也让时任北洋大学掌校人的李书田大加赞赏。后来邓曰谟曾经无不自豪地回忆说:“我给北洋设计了水利实验室和材料实验室的全部机械设备,全国80%的材料实验室机器大多经我手搞出。后来我变成了李院长的红人,他将我的工资提高到480元,成为教授中最高的。”
1934年,北洋工学院成立了“国立北洋大学飞机工程研究会”,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专门拨给学校一架德国制造的Fock Wulf飞机,以供研究仿制。当时飞机制造在国内尚属空白,被说成是“非洋人不可”,而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工艺异常复杂,自主制造飞机发动机被看作是“异想天开”的举动。面对挑战与质疑,邓曰谟毅然挑起大梁,主持承担了飞机发动机的试制工作。校长李书田惜才爱才,出面找到天津中国银行经理,解决了研究经费的燃眉之急。邓曰谟和他的助手们一起,从铸造合金入手,自己动手冶炼,用了两年时间,试验数百次,终于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使铸造合金在强度、硬度、表面性能方面的技术指标达到了美国标准。接着他们开始逐一钻研,仿制发动机零件:把发动机件取下一件,仿造一件,首先进行试验室台架试验,然后进行实物运转试验。邓曰谟把仿造的机件装在原机上“开车”试验,比较其性能差距,并加以改进。最终,整个原机零件都替换成了自制零件,自制发动机在马力、转速、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甚至超越了德机水平,试制取得了完全成功,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由此诞生。